close

「溝通」應該是動物的一種本能,更別說是萬物之靈的人類了。然而,近年來常聽到許多父母親抱怨:「我家的孩子講都講不聽,我跟他講東、他偏給我往西」或者是「我都是為他好,他為什麼就聽不懂」;也常聽到孩子激動的向朋友們訴苦:「我爸媽好像是住火星的,根本無法溝通」、「大人們總是自以為是,都以為自己是對的!」,類似的抱怨,多的不勝枚舉。

 

親子間當然不可能用「火星語」來溝通,但是為什麼總沒講幾句話,彼此間就橫眉豎眼、頭頂冒火、溝通不下去呢?我常常發現,許多父母親所謂的「溝通」多半是「借溝通之美名,行命令之實」。溝通應該是雙向互動的,不只是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應該要傾聽對方的想法

 

與孩子「良好的溝通」如同培養良好的習慣,應該儘早做起。父母親也許會疑惑「我家的寶貝連話都不太會說了,怎麼溝通啊?」與1~5歲的孩子也許無法完全靠「言語」來溝通,但是可以藉著「情感」和「行動」來與孩子做雙向的交流互動,以此為基礎循部漸進的找出最合適的親子溝通模式。

 

當孩子玩完玩具卻不願意收拾玩具時,剛開始,父母親也許會耐著性子要孩子收拾,孩子仍舊沒意願的話,父母親多半是處罰孩子或者索性自己收玩具,最後不是被處罰的孩子哭的沒完沒了就是父母親氣炸了,誰都不好受。若想要雙贏的局面,我想溝通是不二法門。

 

以上述的例子為例,父母親可以先邀請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在此過程中,不但可以增進親子互動也可以建立孩子自己玩的玩具要自己收拾的觀念;當孩子還是不願意時,父母親可以心平氣和的告知孩子,假若不收拾玩具,玩具會很難過,下次就不想陪他一起玩了,以「童言童語」的方式與孩子溝通,當孩子執意不聽,請先忍住脾氣,在孩子不知情的狀況下偷偷把玩具藏起來,讓孩子有警覺心,幾次下來孩子會為了心愛的玩具做點努力的。

 

與孩子良好的溝通並不難,卻需要多用點心來經營。在溝通的過程中請一定要記住:

一、專注的聽對方的意見並且讓對方知道自己有心在聽。

二、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立場。

三、當雙方意見有所出入時,心平氣和的討論。

四、避免情緒化的言語或動作攻擊。

五、溝通難免有「喬不攏」的情況,請將事論事,別將情緒帶入其他的人事上。

溝通並沒有輸或贏,只有滿意與不滿意,希望父母親能對孩子多點包容與了解,有時候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或許會有更多的收穫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