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進入少子化時代,父母將以往分配給好幾個孩子的愛通通傾注在一、兩個孩子身上,一心只想對孩子好、盡己所能的保護孩子,而這些享受最豐富資源與關愛的七字頭「水蜜桃族」就在父母親的過度寵愛中成長,因此養成小「缺乏愛心、好炫耀、追求流行、愛比較、挫折感大、容忍度低」等缺點。

 

在留學期間,認識一個女孩,是家中的掌上明珠,父母親非常的疼愛,到了學習走路的年紀不忍心她跌倒,於是要家中的幫傭阿姨成日抱在手上;SARS肆虐期間擔心她感染,父母幫她自動休學了好幾個月;小學時,常與同學起爭執,將父母請過來的老師,往往是啞巴吃黃蓮,隔天就自動離職了。(女孩的父母在國內是地方上的大官)國、高中唸貴族學校的女孩,永遠注重名牌遠甚過學業,考不上大學,父母只好「忍痛」將她送出國了。

 

看到此,一定對這個女孩的未來多有揣測,沒有自己生活能力的公主,怎麼過活呢?出了國凡事都得靠自己,遇到的挫折比其他留學生多上百倍。她說剛開始真的覺得自己是個異類,好幾次希望能從孩提時期重新活一回。聽著她淡淡的提起往事,言語中多少流露出對父母的抱怨。她常說:「感謝老天給她一個那麼富裕的生活環境與愛她的父母; 卻也很埋怨父母的愛讓她曾經活不下去。」

 

給孩子的愛本來就不嫌多,但是要用對的方式來疼愛,這些愛才會有價值。愛孩子容易,用對的方式來愛卻不簡單;疼孩子不難,疼的恰到好處卻非常難!當然,絕不是鼓勵父母使用權威的打罵教育,而是應該從小讓孩子建立正確的觀念與習慣。父母親應該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出正確的疼愛方式,千萬別以「孩子還小」為藉口,捨不得孩子受苦反而會害他們吃更多苦頭。

 

從一~三歲還未社會化的孩提時期,就應該讓他們學會「妥協、分享與互動」。因為這三種特質將會影響孩子未來甚多。被溺愛的孩子多半缺乏上訴的特質,這些孩子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隨著時間成長,這些孩子在情緒管理上逐漸出現問題、不善處理人際關係、抗壓性低,甚至有憂鬱症與自殺的傾向。因為父母親給的大方,在錯誤的認知下,這些孩子很容易將所獲得的視為「理所當然」。

 

在父母正確的愛中長大的孩子,能體會出父母對他們的愛與關懷、懂得孝順,對社會抱有正面的態度、有積極的人生觀,而且勇於負責、歡喜奉獻。請父母親檢視一下自己對於孩子的疼愛方式,因為寵愛與溺愛只有一線之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