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小朋友一定都知道我們的曆法有分和陰曆(農曆)和陽曆,也知道我們有所謂的『節氣』,不過大家知道嗎,其實節氣是跟著陽曆走,而非跟著農曆唷!只是因為他的名稱往往和農作有關,所以會造成誤解。節氣通常會很明顯反應天氣的變化,不過當時訂立節氣的人是住在黃河流域,所以有一些情況在台灣是不會發生的,但是仍然很有參考價值。大家快來看看節氣的意思吧!
【立春】國曆2月4日或2月5日
『立』是開始的意思,『春』就是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這一天春天開始。
【雨水】國曆2月18日或2月19日
降雨開始,雨水將會越來越多。
【驚蟄】國曆3月5日或3月6日
春雷響動,驚動蟄伏地下冬眠的生物,牠們將開始出土活動迎接春天。
【春分】國曆3月20日或3月21日
這是春季的中間點,這一天晝夜相等,所以古代曾稱春分秋分為晝夜分。
【清明】國曆4月4日或4月5日
明潔晴朗,氣候溫暖,草木開始萌發繁茂。
【穀雨】國曆4月20日或4月21日
雨生百穀的意思。雨水增多,適時的降雨對穀物生長很為有利。
【立夏】國曆5月5日或5月6日
『立』是開始的意思,『夏』就是大。表示夏天開始,萬物將隨氣候而生長。
【小滿】國曆5月21日或5月22日
『滿』指種子飽滿,麥類等作物這時開始結實,即將飽滿。
【芒種】國曆6月5日或6月6日
穀物上開始長出細芒,天氣將會明顯變熱。
【夏至】國曆6月21日或6月22日
白天最長,黑夜最短,這一天中午太陽位置最高,古代又稱這一天為日北至或長日至。如果在北回歸線經過的地方,中午會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唷!
【小暑】國曆7月7日或7月8日
『小』是微,『暑』是炎熱,表示有點暑氣了,此時還未到達最熱。
【大暑】國曆7月23日或7月24日
炎熱的程度到達高峰,一年最熱的時候。
【立秋】國曆8月7日或8月8日
秋天開始,植物快成熟了。
【處暑】國曆8月23日或8月24日
『處』是住的意思,表示暑氣到此為止,天氣將會慢慢轉涼。
【白露】國曆9月7日或9月8日
清晨時分,會發現地面水氣凝結為露。天氣開始轉涼了,晚上會開始冷唷!
【秋分】國曆9月23日或9月24日
秋季的中間,這一天晝夜相等,同春分一樣,太陽從正東升起正西落下。
【寒露】國曆10月8日或10月9日
『水露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
【霜降】國曆10月23日或10月24日
原本的露水開始結霜了,秋天即將結束了。不過台灣比較不容易見到就是了。
【立冬】國曆11月7日或11月8日
『冬』是終或凍的意思,表示作物已經收割收藏了,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小雪】國曆11月22日或11月23日
開始降雪,但還不多。雖然台灣不會,但是天氣也開始冷了。
【大雪】國曆12月7日或12月8日
雪量已經變的比之前大很多了。這時候的台灣也開始變很冷嚕!
【冬至】國曆12月21日或12月22日
這一天中午太陽在天空中位置最低,日影最長,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古代又稱短日至或日南至。 古代會在此時祭天和祖先,並且吃湯圓唷!
【小寒】國曆1月5日或1月6日
冷氣積久而感覺寒冷,此時尚未冷到頂點,此時通常是陰曆的尾牙時間。
【大寒】國曆1月20日或1月21日
寒冷到極點,一年最冷的時候。
園長老師:各位小朋友,相信大家對24節氣都已經很了解了。有興趣記這些節氣的人,可用下列的速記調(每節氣取一個字) ,加深印象喔。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暑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年二月開始算,最多相差一兩天。
如果大家對於節氣還想有更多的了解,可以連結到下面的網站,裡面有很多關於節氣的諺語、習俗和傳說唷!
http://www.mdnkids.com/24seasons/2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