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國字十靠在一起,小朋友猜猜看這是什麼節日呢?
正男:「我我不知道‧‧‧風間知道嗎?」(苦惱中)
小新:「喔!這個我知道‧‧‧是西洋的萬聖節,嘻嘻可以要糖果吃。」
阿呆:「為什麼是萬聖節呢?」
小新:「因為"十"可以擋住吸血鬼,一定是指萬聖節,我很棒吧,我會不好意思的啦!」
風間:「那是10月31日,兩個國字十,也就是雙十,指的是10月10日的國慶日!」
妮妮:「風間你好厲害唷!什麼都難不倒你。」
小朋友有沒有猜中呢?其實「國慶」一詞是指國家喜慶之事,例如國家統一、成立等。最早起源於西晉,古時候是指皇帝即位或誕辰之日,現在大部分是指每個國家的開國紀念日。
然而國家的不同,說法上也會不一樣。有一些國家稱「國慶」為「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稱作「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例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隨著國王替換,國慶的日期也隨之更換喔。
解釋完「國慶」的意思,接著就要跟大家說說各國國慶的由來囉,首先要介紹的就是美麗的福爾摩沙:中華民國。
清朝統治時期,種族歧視非常嚴重,滿人時常壓榨漢人,於是國父 孫中山先生決心革命,推翻滿清。國父發動的革命總共有十一次,其中以第十次的「黃花崗之役」最為壯烈。然而促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中華民國的最重要一役是國父領導的第十一次「辛亥革命」,也就是歷史上的「武昌起義」。武昌起義當時的時間剛好是在農曆辛亥年8月19 日,以陽曆推算,正好是西元1911年10月10 日,因此就以此日作為國慶日,也就是台灣國慶日的由來。
臨近台灣的韓國,則是一年有四個國慶日,非常地與眾不同,分別為3月1日紀念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而掀起的「三一運動」,簡稱為「三一節」、7月17日紀念1948年大韓民國憲法頒佈的「制憲節」、8月15日為了紀念1945年韓國從日本壓制下解脫找回了國權稱為「光復節」以及10月3日紀念西元前2333年,國祖檀君創建最初的民族國家「檀君朝鮮」的「開天節」。其中 8月15日的「光復節」是四個國慶日中地位最高的節日。
另外也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日。美國是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定為國慶日。加拿大則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日。日本是以天皇裕仁的誕辰日為國慶。
各個國家的國慶日都有不同的歷史,也代表著不同的涵義。小朋友在過節時也不要忘了,要向過去的偉人深深一鞠躬,感謝他們無私的奉獻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