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壞習慣時,通常第一個反應會很緊張,擔心孩子養成不良的嗜好,因此常常在思考孩子為什麼要如此做之前就已經責備、責罰孩子了。但是成效往往不大。

 

多半,孩子做某種行為是有所目的的,就1~3歲的孩子而言,大多是為了「吸引注意」。因此孩子喜歡做些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的舉動,即便會遭受責罰或責備,他們還是會甘之如飴,而父母生氣的反應正好促使孩子們反覆做著不良的習慣。

 

鄰居有個孩子,每每哭叫吵鬧時,父母就將奶嘴放入孩子的嘴裡,繼續融入電視情景裡。被應付的孩子感覺自己被忽略,每當父母塞奶嘴時,便把嘴中的奶嘴吐掉繼續哭鬧,幾次後,失去耐心的父母親抓起小手打了幾下,處罰孩子,每晚幾乎都要上演幾次同樣的劇碼。

                  

其實父母親「處罰」的動作正好稱了孩子的意,成功引起注意。遇到此類問題最好的作法是「視而不見」,幾次下來,孩子發現自討無趣,自然而然地就會放棄了。當孩子還沒改掉壞習慣前,實在無法自制氣憤的情緒時,請暫時離開現場,冷靜下來吧。

 

孩子的壞習慣有時只是單純的圖個方便、舒服,或者是在無意識下養成的,如:躺著看電視看書、睡前不刷牙、偏食、彎腰駝背等類似的習慣,想糾正孩子此類不良習慣時,可以採取心理學家建議的「行為改變技術」來試試看。

 

「行為改變技術」是當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時,明確的記錄下來,依據次數最多的行為開始糾正,一次僅糾正一個行為。當孩子表現良好時,可以給他擁抱、讚美或者糖果做為獎勵,一次又一次地鼓勵孩子改掉壞習慣,並且培養他們良好的原則與習慣。

 

養成一個壞習慣很快,改掉壞習慣卻不是短短幾天就能做得到的;改掉害習慣對大人來說都不是件簡單的事,何況是不懂事的孩子。改變孩子壞習慣時,未避免破壞親子間的關係,請心平氣和、持之以恆,並且以身作則。唯有如此,孩子才會接受我們的引導和影響,養成良好的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