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對於孩子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打招呼是最常被忽略的,也是最容易讓孩子覺得麻煩、不想做的事情。因為對於兩三歲的孩子,正處於人生第一個叛逆期,與自己不是很熟識的人打招呼會覺得很不自在、不好意思。
與其勉強孩子與他人打招呼不如讓他們主動想要打招呼吧!當遇見熟識的人時,父母大聲的與對方打招呼、問候,幾次下來,孩子會感覺到大人們互相打
招呼時的「愉快表情」和「輕快的語氣」,自然而然的孩子會發現打招呼能引起注意、大人也會很高興,因此就會想主動打招呼了。讓孩子感受到人與人互動的美好,願意自動自發的打招呼是最好的教養方式。
而打招呼的方式中以「大聲打招呼」最為理想,有朝氣的問候不但自己心情愉快對方也會覺得很溫馨。但是當鄰居迎面而來時,只是輕輕的點一下頭或者是揮個手、馬虎的帶過,對孩子來說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孩子對於打招呼沒有深刻的印象,會認為打招呼是可有可無的,因為孩子會模仿父母親的一舉一動,並將此行動輸入到還未有能力判斷的認知裡。
此外對於怕生、內向的孩子來說「打招呼」是建立勇氣、信心很好的開始。有的孩子雖然有意願打招呼,但是膽子太小不好意思大聲說出來,欲表達的問候語全「含在小嘴裡」,雖然看到孩子的嘴型有動作,但是完全聽不到聲音。此時父母親可以誘導孩子:「你雖然打招呼了,但是對方沒聽見,不知道你是個有禮貌的人,多可惜阿?」一次一次鼓勵孩子,並且親自示範給孩子當做榜樣,讓孩子習慣成自然。
打招呼雖然只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事情,但是研究指出,愈有禮貌的孩子,無論在人際關係的發展或者待人處事的對應都較能得心應手。小孩子是不會懂得「大道理」,也很難正確判斷「對與錯」的,唯有父母親以身做起,讓孩子無形中習慣、養成才是最好的教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