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天在書架上看到一本書─「讓孩子吃點苦」,馬上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本書主要是談培養孩子在逆境中成長的能力,很值得推薦給大家!

    我自己也有一個孩子,雖然他才咕咕墜地不久,但是我跟內人都已經為他組織好一個美好的未來藍圖。您也是如此吧?當孩子哭著要「ㄇㄚˇㄇㄚˇ」抱抱,有多少人能抗拒他淚眼婆娑、楚楚可憐的模樣?身為父母,誰捨得讓孩子吃苦呢?

    大家還記得「為子祈禱文」嗎?麥克阿瑟是這麼說的「……我懇求您,不要讓他走上安逸舒適的路,而是要接受重壓、苦難與挑戰。讓他學習在風暴中站起身來,讓他學習對於失敗的人有切身的同情……」這偉大的五星上將,希望給孩子的不是一條坦途,而是不斷地在人生路上接受試鍊。我們呢?

    我班上的孩子不會掃地,打翻了飯菜也不知道如何處理?他們的爸媽說,只要「用功讀書」就好,其他的用不著擔心!與同學發生爭執,爸媽會認為這是別人的錯而來學校理論,辛苦的爸媽為孩子搭起了一個防護罩,完全隔絕會影響孩子用功讀書的任何「危險」。日本人稱這樣的父母為「怪獸家長」,您也是怪獸嗎?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倒底好不好呢?美國詩人惠特曼:「讓我們學著像樹木一樣順其自然,面對黑夜、風暴、飢餓、意外與挫折。」既然挫折是人生必經的風雨。那麼,我們就必須教孩子學會接受挫折。現代的孩子在順境中長大,忍受挫折的能力較差,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只顧個人的感受,做事容易衝動,不計後果,動不動就選擇極端的作法。

    我們常在新聞上可以看到「…資優生輕生…」、「…高材生尋短…」等令人惋惜的消息。孩子不應該永遠待在父母的防護罩裡學習,一個凡事予取予求、從未面對失敗的人生不是件「幸福」的事。爸媽常會說「我是為你好」,當孩子面對人生的「第一個失敗」,往往就是人生的最終樂章了。

    心理學家認為,由於孩子認知能力的不足,對挫折的反應也較強烈。當孩子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現象,自身需要和外在要求之間,容易發生衝突,導致挫折,他們的心理挫折要比成人頻繁得多,引起的焦慮、緊張、失意等消極體驗的強度,也比成人強烈得多。正是因為這樣,在面對挫折時,孩子的行為容易表現出失控,沒有目標導向的情緒性行為。因此,讓孩子正確認識和面對挫折,有利於提高他的挫折容忍力,也有利於個性積極因素的成長。

    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首先應該讓孩子懂得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願望、理想總有某方面不能實現,總有事情辦不成功,遭遇挫折是難免的!這個階段父母的態度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父母要幫助孩子認識產生挫敗的原因,並用良好的情緒來對待挫折。以寬容、關心、積極的態度取代諷刺、嘲笑、漠不關心!

    你可以在家裡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設置挫折情景,以日常生活的難題或簡單的家務勞動,讓孩子靠子己的努力來完成任務;身教言教,父母自身遭遇挫折時的反應,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父母要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最後,鼓勵孩子,讓孩子在發生挫敗時仍然有充足的安全感,進而產生信心對抗挫折。

    孩子隨時暴露在充滿挫折的挑戰中,他們需要更多的勇氣與毅力,才能穿越人生中的風風雨雨!您的態度將決定孩子的一生!我在這邊鼓勵大家,「讓孩子吃點苦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