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最令人髮指的新聞莫過於「安親班餵毒事件」。這個事件也呼應我在之前所談過的安親班問題,希望經過這個事件後,您可以再重新審視一下孩子在安親班的種種表現。期待這種不幸的事件不會再發生!

    今天要跟大家談的是專注力,您一定很常為了孩子的專注力問題而傷透腦筋。上課看窗外、學用品忘記帶、寫作業死命賴……因為專注力的不足反應在孩子學習上的,就是學業成績低落。於是坊間出現一種名為「聰明丸」的藥物,宣稱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力,讓成績突發猛進,使得不少家長趨之若鶩。殊不知經過這次安親班事件才讓大家驚覺到,原來這種俗稱聰明丸的藥物,其實是用來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處方用藥──利他能〈Ritalin〉。換句話說,您的孩子若不是被醫師診斷為ADHD,隨意服用利他能,不但不能讓您的孩子變聰明,反而換來的只是一連串的副作用──上癮、食慾減低、頭暈、嘔吐、腦細胞死亡等等。

    造成孩子的專注力不足可能的原因有很多,疾病〈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環境干擾、情緒因素、學習動機低落……家長在面對孩子專注力不足的表現時,唯一要做的就是幫助他找出原因,啟動問題解決方案。一味的責罵〈如,你很不專心喔…〉、苦口婆心式的叮嚀〈如,你要專心一點…〉……是無濟於事的。

    簡單來說,如果您發現您的孩子常常有忘東忘西、沒耐心、衝動、寫功課拖拖拉拉等……情形,學校老師也常跟您反應學校的表現也是如此時,建議您一定要先帶他到醫院的精神科做診斷。精神科醫師也常建議不要害怕孩子來做診斷,因為只有透過專業的診斷,才能幫助孩子找出原因。我自己在教學現場就遇過患有「ADHD」的孩子,他們在班上的確是很傷腦筋的人物,老師與同儕都需要相當多的努力才能與這些孩子相處,不過,如果家長願意帶孩子去診治,配合醫師的處方用藥,對患有「ADHD」的孩子而言,他們在學習的專注力與人際關係的提升上有相當大的幫助。

    害怕孩子被「貼標籤」,是阻礙很多家長去面對孩子疾病的主要原因。但是,身為教育人員,我們卻很期待了解孩子真正學習缺陷的主因,親師生才能共同「對症下藥」。如果家長一味意識形態的逃避孩子可能生病的事實,對孩子的成長與學習反而是扣分而不是加分。

    最後,我還是要再三強調用藥的安全,如果您的孩子的專注力是出於物理環境的干擾或是個人情緒因素…而非醫師診斷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請千萬不要誤信馬路消息而吃了聰明丸,聰明反被聰明誤!至於孩子已經在醫師指示下用藥的家長們,也不要有孩子即將後來居上、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的念頭。因為用藥只是幫助孩子穩定情緒,讓他能靜下心來面對學習情境。至於能不能考高分,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w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